近日,筆者被小區單元樓門上的一封裝修“致歉信”暖化了!短短百余字,表達的是歉意,折射的是修養。“致歉信”背后的那種推己及人、以己度人的態度,也映照出人們對鄰里關系的珍惜和重視。
眾所周知,裝修是個大工程,砸墻拆卸,釘槍轟響,免不了“嘀哩咕咚”“噼哩啪啦”,很容易產生“噪音”,對有老人孩子的家庭來說苦不堪言,如果再遇上個一大早就“上工”、很晚才“收班”的,更讓人叫苦不迭。而這位業主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其他鄰居的角度來想問題,通過致歉信打了“預防針”,等于為將來可能發生的摩擦事先涂上了一層“潤滑劑”。
古話說,“千金買宅,萬金買鄰”。在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,鄰里之間的聯系相對緊密。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,生活節奏的加快,鄰里之間的關系往往沒有那么熟絡,許多人在同一棟樓里住了多年,甚至都沒說上幾句話。但是,人畢竟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,需要人際的邊界,也需要人際的溫度,向往生活上守望相助、情感上支持認同的社會關系。
而鄰里間和諧關系的建立,靠的是敞開心扉、相互信任。“心中有他人,他人才會悅納你”,生活中給予別人應有的尊重,才能為日后和諧相處奠定基礎。見面時的“一個微笑”“一聲問候”,日常生活中“一把青菜”“一臂之力”都是成為密切鄰里關系的不錯“機遇”。
“和諧鄰里”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,展現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風貌和市民素質。希望類似“致歉信”這樣的文明細節如涓涓細流般延伸開去,讓鋼筋水泥構架成的城市更有人情味兒,給生長于斯的人們增添守望相助的踏實感。